冬奥火炬手苏洪:“最大收获是激励”

“‘飞扬’火炬外壳、主会场的氢燃料都是我们中国石化制造的。我能代表中国石化参加北京冬奥会的圣火传递,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石油和化工行业勘察设计大师、集团公司高级专家、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SEI)聚烯烃工艺技术带头人苏洪说。

2月3日,正月初三。张北县德胜村,阳光明媚,白雪皑皑,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虎年春节的喜庆。

零下20 摄氏度的气温挡不住大家期盼冬奥的热情。作为冬奥会的火炬手,苏洪身着奥运五环运动服在德胜村集合点,也激动地翘首以盼。周围的乡亲们身穿艳丽的服装,挥舞着国旗和奥运五环旗,掌声、欢呼声不时传来。

苏洪是张北县德胜村的第21棒、张家口第88棒、全国第972棒火炬手。

12时30分许,冬奥火炬从阳原县泥河湾传递到张北县德胜村。包括苏洪在内的54名火炬手在此参与接力,接力线路3.3公里。

虽然“飞扬”重量不足两斤,但苏洪高举燃烧的奥运圣火,却感觉重如千钧。他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迈着坚定的步伐,圆满完成火炬传递任务。跑步距离仅有百余米,但在传递火炬过程中的内心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冬奥火炬外壳采用的我们中国石化研发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燃料也是我们生产的氢气,燃烧后零碳排放,特别环保。还有咱们崇礼西湾子加氢站也是我们设计的……”完成传递任务后,苏洪兴奋地向身边的乡亲们介绍。

作为北京冬奥会官方油气合作伙伴,中国石化积极响应奥运火炬绿色环保的发展趋势和科技奥运的发展方向,不仅为冬奥会筹备和赛事运行提供清洁能源和优质服务,生产的氢气点燃鸟巢上空的主火炬,而且与火炬设计团队和燃烧系统研制单位联合攻关,圆满完成了1200支冬奥火炬生产任务。

“参加冬奥会生活传递最大的收获就是激励,手持冬奥会火炬,我感到的不仅是荣誉,还有责任。”回想起当天的传递情景,苏洪依旧难掩自己的激动之情。

北京冬奥火炬手大部分是扎根生产和工作一线、有突出贡献的“普通人”。他们既有全国各级先进模范代表,也有科、教、文、卫等领域优秀代表和知名人士,大多在本系统、本领域取得过杰出成绩或做出过突出贡献,具有相当广泛的代表性和先进性。

38年来,苏洪与团队设计的一套又一套聚丙烯装置拔地而起,见证了中国石化自有聚丙烯技术从无到有、不断发展的过程,为聚丙烯技术国产化和我国聚烯烃工程设计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数十项,2005年获得“全国劳模模范”称号。

北京冬奥会的圆满成功,兑现了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为各国冰雪健儿提供了超越自我的舞台,也为疫情困扰下的世界注入了信心和力量。苏洪表示,作为冬奥会的火炬手,一定将中国队运动员展现的“心怀梦想、奋斗不已”的精神融入到今后工作中,激励着聚烯烃工艺团队勇毅前行,接续奋斗,为加快SEI建设世界领先技术先导型石油化工工程公司作出新贡献。

信息来源: 
202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