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灯光 奋进的力量

427日,《中国石化报》整版刊发了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SEI)全力攻坚重点项目建设的纪实报道。详细报道如下:


42021时,工程建设公司(SEI)北楼办公大厦灯光明亮,让这座帆船造型的大厦熠熠生辉。

在大厦的12层,工艺室正在进行项目设计集体攻坚。桌面上铺开的图纸、电脑上闪动的三维图画、投影下细致缜密的探讨……工程师全身心投入工作。

镇海项目和海南乙烯项目已进入建设关键阶段,作为SEI的“龙头”专业室,工艺室工作负荷激增,但大家干劲十足。

在年初召开的职代会上,SEI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加快打造技术先导型工程公司,坚持创新在公司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快速迭代。“所有的进步源自每一名工程师的执着追求。设计工作始于探索、成于严谨、久于热爱。”SEI技术总监陈开辈说,严谨求实、不断探索、保质保量,把每一个项目看作是SEI打造出的一张名片,这是全体工程师的一致追求。

勇闯技术“无人区”,争做创新尖兵

在大厦17层的工业炉室办公区,“加班加点加油干,保质保量保会战”“高质量发展我先行,创新实干当先锋”等标语尤为醒目。

工业炉室作为公司11个专业室之一,分为工业炉工艺专业与工业炉设备专业,业务涵盖工业炉工艺设计、设备设计及结构设计,涉及多学科领域。工业炉是SEI的拳头品种,是公司打造“炼化工程技术”国家新名片的有力武器。特别是在裂解炉技术方面,团队勇闯技术“无人区”,争做创新尖兵,累计完成9项裂解炉专有技术的认定,专利累计授权达130余项,实现了裂解炉完全国产化,主要性能指标达世界领先水平,走出国门,与国外同行同台竞争。

“一代代裂解炉技术的更新换代,彰显着工业炉室党员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创新和奉献精神。”在该领域深耕30余年的集团公司高级专家何细藕不禁感慨。

“党员带头加班加点、勇挑重担站排头,也带动了全室员工砥砺奋进、奋勇争先。”工业炉室主任刘敬坤说。该部门在引领干部员工保持忘我奋斗、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基础建设,每年都会提出重点攻坚专题来提高工作效率。今年,他们的攻坚专题为“标准设计提效率,优化设计增效益,技术创新促发展”,要求全室员工在做好工程设计项目的同时,奋力推进标准化设计、优化设计和技术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

• 做好桥梁,挑战智能工厂建设

深夜,在北楼办公大厦通往南楼的连廊上,仍不时有员工匆匆走过。在南楼的6层,是在奋力攻坚的配管室团队。

配管室是SEI最大的专业设计室。配管专业是工程设计的主体专业之一,是连接上下游的核心专业,也是技术研发和现实生产力的桥梁纽带,在公司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目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室今年已有6个重点攻关项目,进入二季度,还有8个项目将陆续开始攻坚。在生产任务繁重、人力负荷较大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做好员工的坚实后盾。”配管室党总支书记王新宇说,部门通过提前做好各重点项目的预判和策划工作,把握节奏、动态调整,深入了解项目团队的意见和想法,及时落实公司的部署要求,统筹好各种资源,积极帮助项目组协调解决与其他部门、厂家、专利商和业主之间的问题,全力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按照公司规划,要统筹推进工程数字孪生与智能制造,积极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数据中心和一体化数字工程平台,大力推动数字工程建设向智能工厂建设延伸,打造高水平数字工程价值链。这些都给配管室提出了新的命题与挑战。

• 知识报国,坚守创造精品工程信念

作为重量级石油炼制工艺专家,已是鲐背之年的徐承恩院士和耄耋之年的杨启业院士,至今仍为公司发展和青年人才成长贡献力量。

感动石化人物徐承恩院士今年已94岁,每次到公司都尽可能为年轻人创造交流机会,耐心听他们讲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向他们提供思路、提出鼓励。徐院士90岁时,仍参与石油化工领域工程设计重大技术方案审查,积极为我国石油化工行业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建言献策,并会同其他院士和专家力推将我国炼化技术打造成第三张“国家名片”。

享有“炼油催化裂化装置定海神针”美誉的杨启业院士已89岁,仍保持着“早5点起、晚11点睡”的作息规律,不仅密切关注公司技术创新动态,而且经常到公司“出勤”,参与技术交流,鼓励和指导青年员工成长成才。

知识报国是SEI技术人员的鲜明底色。SEI始终坚守创造精品工程的信念,“十三五”期间,158套装置全部一次开车成功,发布国行标88项。

打造技术先导型公司,SEI拥有雄厚的人才实力。目前公司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6人、石油和化工行业勘察设计大师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0人。

 

石化V 同步推出《矢志打造技术先导型公司》,呈现SEI干部员工全力攻坚重点项目建设的动人场景。


信息来源: 
20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