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报告网上信息公开表
机构名称 | 北京实华油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资质证书 | APJ-(国)—028 | ||
项目名称 | 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26万吨/年聚碳酸酯项目安全评价报告 | ||
评价类别 | 预评价 | 所在地区 | 天津 |
所属业务范围 (代码) | 一类:4 二类:8 | 是否属跨省 评价项目 | 是 |
参加评价人员情况 | |||
项目负责人 | 徐皓、曲燕琳 | 技术专家 | 王延宗 、马庚宇、王铁民、张朝晖 |
技术负责人 | 徐皓、姜岩 | 过程控制负责人 | 李昕 |
报告审核人 | 姜岩 | 报告提交时间 | 2015.5 |
项目组成员 | 徐皓、曲燕琳、高梅、高恩黎、张斌、石诺、马睿、姜岩、李昕 | ||
报告编制人 | 徐皓、曲燕琳 | ||
注册安全 工程师 | 徐皓、高梅、张斌、姜岩、李昕 | ||
现场开展安全评价工作情况 | |||
现场勘查时间 | 人员 | 主要任务 | |
2014.9.17 | 徐皓、曲燕琳、王延宗 、马庚宇、王铁民、张朝晖 | 现场勘查,收集资料,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工艺、设备、管理等方面进行安全评价,查找事故隐患和存在的缺陷。 | |
评价项目简介 | |||
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是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和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以50:50的股比共同出资设立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总投资183.8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61.2亿元人民币。公司于2009年10月20日注册成立。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的业务包括乙烯及其衍生产品的生产、销售和研发,生产装置包括年产100万吨乙烯装置等八套主要生产装置及配套的厂内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是中国环渤海地区最大的一家乙烯合资企业。 聚碳酸酯是一种无味、无臭、无毒、透明的无定形热塑型材料,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的总称,简称PC。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热塑性工程塑料。由于聚碳酸酯结构上的特殊性,且无毒、透明、耐化学药品腐蚀性好,是五大工程塑料中具有良好透明性的产品,现已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从1995年开始,聚碳酸酯的产量超过聚酰胺类产品,成为世界使用量最大的工程塑料之一。 根据市场预测,大中华地区(中国大陆和台湾)至本项目投产前的2013年,PC(不含合金转换)的净进口量达43万吨,含合金转换达84万吨;2014年虽然本项目投产但不含合金转换的PC净进口量仍达22万吨,含合金转换达67.4万吨,市场仍然供不应求。因此,从市场需求,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本项目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我国对聚碳生产技术已攻关研究多年,但至今尚无自有的技术。国外多年来也是以光气法为主。非光气法技术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Sabic IP的非光气融熔法PC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居领先地位的技术,而且专利工厂已有较长时间的运转经验,利用中沙合资的有利条件引进这一环境友好的先进技术,对我国聚碳行业健康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的26万吨/年聚碳酸酯项目为合资公司的二期工程,采用Sabic IP的熔融法聚碳酸酯(PC)工艺技术,该工艺不使用光气。采用CO、O2、甲醇和苯酚为原料生产碳酸二甲酯(DMC)和碳酸二苯酯(DPC),以苯酚、丙酮生产双酚A(BPA),再以熔融状态的DPC 和BPA聚合(缩合)生产高纯度、高质量的PC。 该项目共包括两条完全相同的PC生产线,每条线的生产能力均为13万吨/年,每条线均包括有与13万吨/年PC规模相匹配的CO、DMC/DPC、BPA和PC 4个生产装置。从生产流程上每条生产线均组成为一套联合装置,同开同停。另一方面,为精简体制、便于管理,将两条生产线中相同装置划归为一套装置,由同一班人员进行操作管理。 |